为期40天的春运进入尾声,人头攒动的火车站、汽车站逐渐恢复往日的平静。今年的春运,忙碌依然是不变的主题;但合蚌客专首次投入春运,长假中高速公路免收小客车通行费,都为乘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。另一方面,对交通工具的更高要求,也预示着春运格局中越来越多的变化。
快捷更得舒适 乘客选择日益“挑剔”
春运开始前,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运输科的预测就显示,今年我市春运期间客流将达到创纪录的417万人次,同比增幅超过8%。“客流高峰倒挂,应该是今年春运最显著的变化。”昨天下午,在蚌埠长途汽车中心站,支部书记王义明看着手中的统计表告诉记者:往年春运,中心站的客流高峰大多集中在节前,以转运火车客流为主。但是今年春节,客流始终保持高位运行——不止是“三六九 往外走”,从农历年初二开始,中心站每天发送旅客都在2万人左右,“盛况”一直持续了十来天。即便每天增开加班车30辆以上,但往长三角、珠三角以及南京、宿迁、六安、芜湖等方向的车票仍明显紧张。“一个重要原因是春节比较靠后,返校大学生、返程务工人员和探亲客流叠加,集中出行。”王义明分析道。
不断攀升的数字是作为大背景的存在,具体到每位旅客的选择,每趟旅程的安排,却有了更多可能。采访中记者从高铁蚌埠南站获悉,春运期间该站发送的客流量不断刷新纪录,在2月17日,农历年初八,发送旅客15917人,达到2011年6月底投入运营以来的最高峰。当天共开行列车77列,仅临客就有23列,火爆场景可窥一斑。昨天下午的蚌埠南站,候车大厅内随处可见三五成堆的行李编织袋。“虽然没有专门做过统计,但进城务工人员选择动车的比例明显增多。” 对此,蚌埠南站副站长姚慧勇给予了肯定的答案。在他看来,今年春运最大的变化,就是乘客的变化——与不断上涨的物价相比,起初认为偏高的票价,如今看来并非不能接受。加上火车最大的优势就是安全准点,而高铁的舒适与快捷,较之其它交通工具更是加分的有利项。自然而然,高铁获得了更多乘客的青睐。
“坐D字头动车2个小时,二等座不到120块钱;T字头车票62块,要4个多小时。关键到站的时间合适,不然在旅社住一夜,还得多花钱。”候车大厅内,一位目的地苏州的乘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自己在工地做小工,每天收入150元左右。“拿钱换时间、换方便、换舒服”,在60元的差距内还是可以接受的。“再说春节票太难买,偶尔奢侈一次也没啥。”
变局悄然酝酿 华东交通枢纽需要更有力支撑
“要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,我们面临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。”尽管公路、铁路客流两旺,但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运输科科长徐斌仍看出背后的危机。他认为,合蚌客专开通后列车时刻表的调整,相邻的省会合肥有了更多始发列车。对很多蚌埠周边的乘客来说,从合肥出发成了新的选择。对于努力重返安徽第一方阵的蚌埠来说,如何把握、扩大眼前的优势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交通支撑,是必须重视的课题。
把眼光转向城市内部,出租车一车难求也在今年春运更加突出。不仅是高峰时间、重点路段一车难求,就连平常时段也得等上半天。“很多出租车候在火车站、汽车站附近,专为拼客跑三县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”采访中,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直言,春运是问题集中爆发的时期。从问题出发,不断地改进,进而巩固、扩大优势,才能为平安畅通的春运打下基础。
本文由蚌埠华迅网络(http://www.0552hx.com)转自蚌埠市人民政府网
|